上城区工业园区简介
| 工业园区 |2011-09-30
一、历史发展概述
上城科技工业基地前身是上城区工业园。为了配合杭州市旧城改造,调整上城区工业结构,上城区工业园于 1993年12月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杭府纪要【1993】75号)。上城区工业园属飞地建设,由于地域的特殊性,根据杭计建【1993】882号文件精神,市计委同意上城区在西湖区(现为拱墅区)祥符镇新文村建立工业园区,规划用地300亩,分两期实施。
2001年1月,根据杭政〔2001〕2号文件精神,上城区工业园更名为杭州市高新产业开发区上城科技经济园,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2004年3月,根据国家整顿土地市场的要求,撤消杭州市高新产业开发区上城科技经济园(上政函〔2004〕13号文),成立上城科技工业基地(上政函〔2004〕15号文),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
管委会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个,即上城科技工业基地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内设办公室、前期部、招商部等三个部门,核定事业编制7名,截止2009年3月末实有在职工作人员5人,借用人员2人,临时工6人。
此外,管委会直属国有独资企业1个,即杭州上城区科技经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发公司于2001年7月由原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城科技经济园管理办公室出资组建,现管委会主任兼任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2000万元,经营范围为上城区科技工业基地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和咨询。
二、当前工作重点
1、调整规划,土地利用集约化。
坚持“既要做到条块重点突出,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既要注重产业的布局合理又要强调园区的整体功能;既要考虑现实需要,也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原则进行控规调整。将工业用地容积率由1.5调整为2.0,综合用地由2.5调整为3.0,新增建筑面积15万方。
2、加快建设,优化基地硬环境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余杭700亩土地预计2007年年底有望征进320亩土地,2009年再征进380亩。按照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新增土地不再出让,按照土地循环利用、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思路,进行标准厂房开发,按照调整后的总体规划,可造标准厂房约50万方,配套公建20万方,基础设施12万方,力争2012年完成25万方标准厂房、10万方配套公建、6万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入6.5亿元投入,大力改善基地硬环境。
3、加大投入,培育科技型企业
目前工业基地有海兴电器、中瑞思创、顺舟电力高、捷尔思阻燃、近江染料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其中海兴电器按国际先进标准技术生产的多功能电子表及键盘式预付费电能表等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凭借技术创新优势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有了一定的国际市场。同时基地凭借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培育出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今年1~9月份工业基地完成技改投入68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投资,涌现出一批有较高技术水平、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产品和产业。
4、严把门槛,招商引资高起点
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坚持高起点招商。以标准厂房为载体,坚持引入科研型、总部型、品牌型等都市工业及配套产业,对于入住标准厂房的企业,要求符合功能区产业导向,注册资金要求内资达到¥1000万元,外资达到$100万元,经营期要求10年以上,产出密度不低于5000元/平米,税收产出不低于1000元/平米。原则上功能区不供地,只提供标准厂房,特殊项目需要供地,政策另行商定。
5、总结经验,企业服务规范化
认真总结企业事件的经验,把好入园关、基建关、监督关,创新思路,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规范服务,让企业能够放心入园,顺利基建,稳定发展。5年打造培育10--15家亿元企业。五千万元以上达到30--40家。五年后确保科研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到20%,实际完成投资占工业投入比重达到10%。基本实现基地的企业都有一家以上的科研院校作为后盾。继续鼓励引导企业做强做大,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培育2--3家中国名牌,5—10家省级名牌,10—20家市级名牌。